相声《灵枢·五色(上)》
角色:小岳(逗哏)、老孙(捧哏)
小岳:(上台鞠躬)亲爱的观众朋友们,大家好啊!我是小岳。
老孙:(跟着鞠躬)我是老孙。
小岳:今天咱俩给大伙说段特别的相声,聊聊中医经典里的《灵枢·五色》。
老孙:嚯,这可有点意思,不过这《灵枢·五色》说的是啥呀?
小岳:您听好了,这故事是雷公问黄帝,说“五色独决于明堂乎?小子未知其所谓也。” 意思就是问,这面部五种气色的变化,就只看鼻子这儿(明堂指鼻子)吗?我不明白啥意思。
老孙:我也有点迷糊,那黄帝咋说的?
小岳:黄帝就解释啦,“明堂者,鼻也;阙者,眉间也;庭者,颜也;蕃者,颊侧也;蔽者,耳门也。其间欲方大,去之十步,皆见于外,如是者寿,必中百岁。” 就是说明堂是鼻子,阙是眉间,庭是额头,蕃是脸颊两侧,蔽是耳门。这些地方要是长得方正宽大,离十步远都能看得清楚,这人准长寿,能活到一百岁。
老孙:哟,看脸还能知道长寿不长寿呢!
小岳:那可不!雷公接着又问啦,“五言之辨,奈何?” 就是问怎么辨别面部五官表现出来的情况。
老孙:是得问问,这具体咋辨别呢?
小岳:黄帝就讲啦,“明堂骨高以起,平以直,五脏次于中央,六腑挟其两侧,首面上于阙庭,王宫在于下极,五脏安于胸中,真色以致,病色不见,明堂润泽以清,五官恶得无辨乎?” 这鼻子骨高挺隆起,鼻梁又平又直,五脏的情况在鼻子中央依次能看出来,六腑的情况在鼻子两边能看出来。额头和眉间反应头面,两眼之间反应心脏。五脏在胸腔里安安稳稳的,脸上气色正常,没有病色,鼻子还润泽清亮,那五官表现的病色还不好辨别嘛!
老孙:(点头)这么一听,好像有点门道。
小岳:雷公还不满足,又问,“其不辨者,可得闻乎?” 要是辨别不出来病色,还有别的办法不?
老孙:对呀,我也想知道还有啥招儿。
小岳:黄帝说啦,“五色之见也,各出其色部。部骨陷者,必不免于病矣。其色部乘袭者,虽病甚,不死矣。” 就是说五脏的病色,各有各的显示部位。要是这些部位骨头凹陷下去,那这人肯定得病了。要是病色出现在相生的部位,就算病得厉害,也死不了。
老孙:这中医看气色看病,还挺神奇。
小岳:更神奇的还在后头呢!雷公又问,“官五色奈何?” 这五色都主啥病症呢?
老孙:快说说,五色都代表啥病?
小岳:黄帝回答,“青黑为痛,黄赤为热,白为寒,是谓五官。” 青色和黑色主疼痛,黄色和赤色主热症,白色主寒症,这就是五色对应的病症。比如说您老孙要是脸上发青发黑,估计哪儿疼呢!
老孙:(瞪小岳一眼)去去去,你可别咒我!
小岳:(笑着继续)雷公接着又抛出个问题,“病之益甚,与其方衰,如何?” 就是问病情加重和病邪将衰,咋诊断呢?
老孙:这个问题关键,快讲讲咋诊断。
小岳:黄帝就说啦,“外内皆在焉。切其脉口,滑小紧以沉者,病益甚,在中;人迎气大紧以浮者,其病益甚,在外。其脉口浮滑者,病日进;人迎沉而滑者,病日损。其脉口滑以沉者,病日进,在内;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,其病日进,在外。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,病难已;病之在藏,沉而大者,易已,小为逆;病在腑,浮而大者,其病易已。人迎盛坚者,伤于寒,气口甚坚者,伤于食。” 这意思就是通过把脉,看脉口和人迎脉。脉口脉滑、小、紧还沉,病在加重,病在五脏;人迎脉大、紧还浮,病在加重,病在六腑。脉口浮滑、滑沉,病情都在发展;人迎脉沉滑,病情在减轻。脉浮沉一样,人迎和寸口脉大小一样,病难治。病在五脏,脉沉大易治,沉小难治;病在六腑,脉浮大易治。人迎脉盛坚,是受寒了;气口脉盛坚,是吃东西伤着了。
老孙:(惊讶)这把脉能知道这么多事儿呢!
小岳:那可不,中医的学问大着呢!今天先给大伙讲到这儿,下次咱接着唠剩下的。
相声《灵枢·五色(下)》
角色:小岳(逗哏)、老孙(捧哏)
小岳:(上台鞠躬)各位观众朋友们,又见面啦!上次咱说到《灵枢·五色》里黄帝给雷公讲了不少看病的门道,今天接着唠。
老孙:(跟上)对,我可好奇后面还有啥内容呢。
小岳:上次讲到雷公问病情轻重咋判断,这次黄帝接着说啦,“其色麤以明,沉夭者为甚。其色上行者,病益甚;其色下行,如云彻散者,病方已。” 就是说气色要是粗糙但明亮,病轻;要是暗沉又晦暗,病重。病色往上走,病情加重;往下走,像云雾散开一样,病就快好了。
老孙:哟,看气色还能知道病是加重还是快好了呢。
小岳:(点头)那当然!黄帝还说,“五色各有脏部,有外部、有内部也。色从外部走内部者,其病从外走内;其色从内走外者,其病从内走外。病生于内者,先治其阴,后治其阳,反者益甚。其病生于阳者,先治其外,后治其内,反者益甚。” 这五色对应不同脏腑部位,有的在外部反应六腑,有的在内部反应五脏。病色从外往内发展,病从外入里;从内往外,病从里出表。病从五脏起,先治脏再治腑,治反了病更重;病从六腑起,先治表再治里,颠倒了也不行。
老孙:这看病讲究可真多。
小岳:(接着说)还有呢,“其脉滑大以代而长,病从外来。目有所见,志有所恶,此阳气之并也,可变而已。” 要是脉象滑大,或者代而长,病是从外面侵袭来的。病人眼睛看到奇怪东西,心里有厌恶感,这是阳气过盛,治疗得灵活变通。老孙,你要是看到啥奇怪东西,可得注意身体。
老孙:(白了小岳一眼)你别瞎扯,我好着呢!
小岳:雷公又问啦,“小子闻风者,百病之始也;厥逆者,寒湿之起也,别之奈何?” 说风是百病根源,厥逆病是寒湿引起,咋从面色分辨呢?
老孙:这问题好,快说说咋分辨。
小岳:黄帝回答,“常候阙中,薄泽为风,冲浊为痹。在地为厥。此其常也,各以其色言其病。” 就是经常观察眉间,气色浮薄光泽是风病,沉浊晦暗是痹病,在下颏出现这种色是厥病,根据气色判断疾病。
老孙:原来眉间气色还藏着这么多秘密。
小岳:(越说越起劲儿)雷公还问,“人不病卒死,何以知之?” 人没病突然死了,咋提前知道呢?黄帝说,“大气入于脏腑者,不病而卒死矣。” 就是邪气突然侵入脏腑,人就可能突然死亡。
老孙:这也太吓人了,那病稍微好点却突然死,能知道不?
小岳:雷公也这么问的,“病小愈而卒死者,何以知之?” 黄帝说,“赤色出两颧,大如拇指者,病虽小愈,必卒死。黑色出于庭,大如拇指,必不病而卒死。” 要是两边颧骨出现拇指大的赤色,病就算有点好转,也得突然死亡。天庭出现拇指大的黑色,没病也会突然死亡。
老孙:(惊讶)这么严重!那死的时间能知道不?
小岳:雷公也问了,“其死有期乎?” 黄帝说,“察色以言其时。” 观察气色能判断死亡时间。然后就开始讲面部不同部位对应身体各器官,“庭者,首面也;阙上者,咽喉也;阙中者,肺也;下极者,心也;直下者,肝也;肝左者,胆也;下者,脾也;方上者,胃也;中央者,大肠也;挟大肠者,肾也;当肾者,脐也;面王以上者,小肠也,面王以下者,膀胱子处也;颧者,肩也;颧后者,臂也;臂下者,手也;目内眦上者,膺乳也;挟绳而上者,背也;循牙车以下者,股也;中央者,膝也;膝以下者,胫也;当胫以下者,足也;巨分者,股里也;巨屈者,膝膑也。” 这面部就是个身体的小地图。
老孙:(感叹)这中医通过看脸能知道这么多身体情况,太神奇了。
小岳:(总结)所以说,《灵枢·五色》里的学问可大了,希望大伙听完能对中医多些了解,平时也多注意身体。
老孙:对,祝大家都健健康康,没病没灾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