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三看书 > 历史军事 > 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 > 第10章 张纲献计破坚城 刘裕誓擒慕容超
八三看书 www.83ks.net,最快更新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!

话说那谯纵,原是益州一名参军,心怀叵测,竟擅自杀了刺史毛璩,自封成都王,蜀地一时风云变幻,乱作一团。

晋朝朝廷闻讯,急忙任命司马荣期为益州刺史,领兵西征,誓要平定这场叛乱。

司马荣期率军行至白帝城,恰遇谯纵之弟谯明子率军阻截。

两军对峙,战鼓雷动,司马荣期一马当先,挥剑如虹,谯明子抵挡不住,败退而去。

司马荣期本欲乘胜追击,怎奈兵少粮缺,只得暂且收兵,上表朝廷请求援军。

朝廷接报,即派毛修之率军西进,与司马荣期会合。

二人商议,由荣期打头阵,修之在后接应,一同逼近成都。

怎料行至巴州,司马荣期竟被军中参军杨承祖暗算,一命呜呼。

杨承祖自立为巴州刺史,蜀地局势愈发混乱。

毛修之闻讯,大惊失色,此时已至宕渠,无奈只得退守白帝城,整军待发。

恰在此时,益州原督护冯迁已升任汉嘉太守,闻讯率兵来援,与毛修之合兵一处,共讨杨承祖。

两军交战,冯迁、毛修之英勇无比,如猛虎下山,杨承祖不敌,败逃而去。

二人正欲乘胜追击,不料朝廷又遣鲍陋为益州刺史,急赴军前。

鲍陋与毛修之商议军情,怎奈二人意见不合,争执不下。

毛修之无奈,只得将实情上报刘裕。

刘裕闻讯,上表推荐刘敬宣为襄城太守,领兵五千,西征蜀地。

同时,命荆州刺史刘道规为征蜀都督,总揽军事调度。

谯纵闻听晋军大举来攻,心中慌乱,急忙向后秦称臣,请求援军。

后秦国主姚兴闻讯,即派部将姚赏等人率军支援,与谯纵党羽谯道福合兵一处,寻一险要之地驻守,以待晋军。

刘敬宣率军西进,一路披荆斩棘,至黄虎岭,离成都已不足五百里。

那黄虎岭地势险峻,易守难攻,秦军、蜀军联合驻守,坚守壁垒。

刘敬宣多次攻打,均未能破敌。

两军相持六十余日,晋军粮草渐尽,士兵们又饿又累,士气低落。

刘敬宣无奈,只得下令撤军。撤退途中,士兵死伤大半,惨不忍睹。

刘敬宣败归,朝廷震怒,将其撤职查办。

刘道规亦因调度不当,被降为建威将军。

刘裕因推荐刘敬宣不当,上奏自责,请求削去官职。

皇帝念及刘裕功劳,只是下诏将其降为中军将军,但仍令其照旧管事。

刘裕心中明白,这只是朝廷做做样子,心中并无怨言。

他本欲亲自领兵西征蜀地,怎奈突闻南燕来犯,大肆抢掠淮北地区。

刘裕心中大怒,暗想:“南燕如此猖獗,若不先除,后患无穷。”

于是,刘裕召集众将,商议伐燕之事。

众将皆道:“南燕势强,不可轻敌。

但蜀地叛乱未平,亦不可久拖。”

刘裕沉思片刻,毅然决定:“先讨伐南燕,再去平定西蜀。

如此,方能确保天下安宁。”

说罢,刘裕令众将整军备战,誓要一举歼灭南燕,再图西蜀。

众将领命而去,刘裕心中暗自祈祷:“愿天佑我大晋,早日平定天下。”

话说那南燕国主慕容德,乃是前燕国主慕容皝的小儿子,亦是后燕国主慕容垂的小弟。

慕容皝龙城建都,三世而亡;

慕容垂中山立国,四代亦终。

唯慕容德,以范阳王身份,收两燕残部,南迁滑台,东占青州,夺广固城为都。

初称燕王,后称燕帝,改名备德,史称南燕。

慕容德在位七载,无子嗣,乃立兄子慕容超为继。

慕容超特别宠信公孙五楼,对亲族却猜疑忌恨,屡次杀害他们。

他派部将慕容兴宗、斛谷提、公孙归等人,率领骑兵侵犯宿豫,掳走了男女几千人,让他们当伶人乐师。

后慕容超又大肆抢掠淮北,擒阳平太守刘千载、济南太守赵元,驱掠千家。

刘裕闻讯,令刘道怜驻守淮阴,严防死守。

同时上表朝廷,请求北伐,整装待发。

朝中大臣以西南未平为由,打算慢慢来,不急着进攻。

然而只有左仆射孟昶、车骑司马谢裕、参军臧熹等,力挺北伐。

于是皇帝下诏让谢裕调兵遣将,准备出征。

谢裕领命,令孟昶监中军留京,自调水军,沿淮河入泗水,直抵下邳。

在那里,他们留下了船只和辎重,只带着士兵上岸,步行前往琅琊。

每至一地,筑城派兵守卫,稳扎稳打。

行至半途,有些将领心中有疑虑,拉着马缰绳劝道:“燕国人听说我们大军远道而来,想必不敢交战。

但如果他们占据大岘山,收割粮食,清空田野,让我们找不到吃的,那我们就进退两难了,这可怎么办!”

谢裕笑着说:“大家别怕!我早就想好了,鲜卑人贪婪,只看眼前利益,进攻时只想抢掠,撤退时又心疼庄稼。

他们以为我们孤军深入,坚持不了多久,顶多就是进攻时占个临朐,撤退时守个广固。

但我们一过大岘山,他们就会知道必死无疑,还愁打不赢吗!

我跟大家说定了,只要大家努力往前冲,这次一定能消灭敌人。”

谢裕的一番话让众人豁然开朗,纷纷表示愿遵将军之命,奋勇向前。

谢裕见众将心定,又细细述说敌我形势:“燕军虽据大岘之险,然其内部不和,将士们离心离德。

我军虽远道而来,然士气高昂,兵强马壮。

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奋勇杀敌,必能破其大军,擒其国主。”

于是,谢裕督率大军,启程向大岘山进发。

一路上,将士们精神抖擞,士气高昂。

谢裕更是身先士卒,亲自督军,日夜不停。

再说南燕国的国主慕容超,那厮就是不听公孙五楼他们的话,硬是没占大岘山那个要地,就光顾着修城墙、挑士兵,等着和晋军一战。

谢裕带着大军,一过大岘山,燕军连个影儿都没有。

他抬手就指天,乐呵呵地说:“咱这军队,真是老天爷保佑,我们幸好得到上天保佑,过了这个险要的地方。

现在,就靠这些粮食,跟燕军决一死战,成败在此一举!”

那时候,慕容超已经任命公孙五楼为征虏将军,让他和辅国将军贺赖卢、左将军段晖等人,率领五万步兵和骑兵,去临朐驻守。

后来一听晋军进了大岘山,慕容超急了,亲自带着四万兵马,出去支援。

临朐南边有条巨蔑水,离城有四十里地,慕容超就让公孙五楼带兵去占那地儿。

公孙五楼刚到水边,晋朝的龙骧将军孟龙符,带着步兵就冲上来了,那架势,跟猛虎下山似的。

公孙五楼顶不住,只好往后退。

晋军这边,四千辆战车,分左右两队,沿着同一条道儿,慢悠悠地往前开,一直开到离临朐还有十里地。

这时候,慕容超已经带着全部人马来了。

两军一碰面,那仗打得,简直是山摇地动,天昏地暗。

转眼间太阳就要下山了,两边还是打得难解难分,胜负不分。

参军胡藩对谢裕说:“燕军都出来打仗了,城里肯定空虚,我们为什么不从小路出兵,去偷袭他们的城呢?

这不就是韩信打败赵国的那招吗?”

谢裕连声说好,马上就派胡藩和谘议将军檀韶、建威将军向弥,率领几千兵马,绕到燕军后面,去偷袭临朐城。

城里只留下些老弱病残守着,只有城南有个营垒,是段晖住的,手下兵不过一千人。

向弥披上铠甲,如同一尊战神降世,冲在最前面,直愣愣地就奔到了城下。

他昂首挺胸,声如洪钟,大声喊道:“咱带着十万大军,从海路而来,守城的兵吏们,不怕死就来打,怕死就快点投降,别让咱的刀沾血!”

这话一说出来,如同晴天霹雳,吓得城里城外的燕兵,个个胆寒心惊,都不敢露头了。

向弥见状,马上架起云梯,举着旗子,第一个就登上了城墙。

他身手矫健,如猿猴攀枝,瞬间便站稳了脚跟。

刘藩、檀韶他们紧跟着,也指挥着军队往上冲。

晋军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,如猛虎下山,很快就攻进了临朐城。

城内顿时一片混乱,燕军四处逃窜。

段晖一看,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赶紧派人飞报慕容超。

慕容超一听,大吃一惊,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

他二话不说,一个人骑着马,飞快地往回跑,那速度如同离弦之箭,生怕被晋军追上。

燕军没了主帅,一下子就乱了套。

刘裕指挥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般,追得燕军满城跑,一直追到城下。

燕军士兵们个个惊慌失措,被晋军杀得溃不成军。

刘裕乘胜攻打段晖的营垒。

段晖慌忙阻拦,可已经来不及了。

只见晋军一员大将手起刀落,段晖的脑袋便如同滚瓜一般落了下来,被晋军一刀就给剁了。

慕容超骑着马,拼命往回逃。

他心慌意乱,马失前蹄,摔了个跟头。

这一下摔得不轻,他差点被晋军追上。

幸好公孙五楼他们及时赶来,给他换了马,拉着缰绳,他才慌慌张张地逃走了。

他骑的马、坐的甲车、玉玺、豹尾这些东西,全都扔在路上了,被晋军一路捡着,乐呵呵地送到了京城。

慕容超逃回广固,刚想喘口气,整顿整顿军队,结果晋军已经追上来了。

他们如潮水般涌来,冲进了外城。

慕容超一看,慌了神,赶紧跟公孙五楼他们说:“快,快躲进内城死守!”

一行人就这样,匆匆忙忙地躲进了内城,心里忐忑不安,不知道该怎么办好。

刘裕猛攻不下,那座坚城如同巨兽般蜷缩在眼前。

城墙巍峨耸立,似乎嘲笑着攻城者的无力。

刘裕眉头紧锁,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。

他下令筑起长长的围墙,将这座孤城紧紧围困,准备打一场持久战。

围墙高三丈,厚两尺,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环绕,将城池牢牢锁在其中。

三道壕沟如同三条深邃的护城河,横亘在攻城者与守城者之间,使得城池更加易守难攻。

晋军将士们在围墙外扎下营寨,严阵以待。

然而,城中的慕容超并未坐以待毙。

他深知,若再无援军,这座城池迟早会落入刘裕之手。

于是,他派出了尚书郎张纲,命他用绳子吊出城墙,连夜奔赴后秦,请求援军。

后秦的国主姚兴那时候正忙着对付夏国的威胁,夏国的国主赫连勃勃正在攻打后秦。

姚兴没空分兵去救燕国,就假装答应发兵,先让张纲回去报告。

张纲回去的时候路过泰山,被太守中宣抓住了,送到了刘裕的营里。

他立刻将张纲捆绑起来,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刘裕的营中。

刘裕得知抓住了张纲,心中大喜。

他立刻命人将张纲带到大帐之中,自己要亲自审问。

张纲被押进大帐时,心中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。

他低着头,不敢抬头看刘裕。

“张纲,你可知罪?”刘裕声音洪亮,威严十足。

张纲低下头,不敢直视刘裕的眼睛,颤声道:“末将知罪,愿听将军发落。”

刘裕微微一笑,走上前去,亲自为张纲松绑。

他说道:“张纲,你本是燕国使者,身负重任。

然而,时局变幻,你我如今各为其主。我欣赏你的勇气和才华,愿意给你一个机会。”

说着,刘裕端起一杯酒,递到了张纲的手中:“这杯酒,权当我为你压惊。喝下这杯酒,你就是我刘裕的人了。”

张纲愣住了,他万万没想到刘裕会如此宽宏大量。

他接过酒杯,一饮而尽,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:“将军大恩大德,张纲没齿难忘。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!”

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,他看得出张纲是个有才华的人,只要用得好,定能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。

于是,他开始询问张纲关于后秦和燕国的情况。

“张纲,你此行前往后秦,可曾见到姚兴?

他是否有意发兵援救燕国?”刘裕问道。

张纲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:“将军,后秦如今自身难保。

夏国国主赫连勃勃正在猛攻后秦,姚兴根本无暇他顾。

他虽然假装答应发兵,但只是缓兵之计,想让末将回来复命,好拖延时间。”

刘裕听了,沉思片刻,然后点了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张纲,你既已投降于我,便是我刘裕的兄弟。

我必不会亏待你,只要你忠心为我效力,定有前程似锦。”

张纲感激涕零,跪倒在地:“将军放心,张纲愿为将军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刘裕继续对城池展开猛攻。

他亲自指挥士兵们冲锋陷阵,箭矢如雨点般飞向城墙,战鼓声震耳欲聋,喊杀声震天动地。

晋军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,如狼似虎地扑向城墙。

城中的守军虽然顽强抵抗,但在刘裕的猛攻之下,渐渐显得力不从心。

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粮草,拼死坚守。

然而,晋军的攻势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,一波接着一波,让他们喘不过气来。

张纲站在刘裕身旁,目睹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。

他看到刘裕身先士卒,英勇无畏地冲在最前面。

他的铠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如同战神降世一般。

张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,他暗暗发誓,一定要为刘裕效劳,助他攻下这座城池。

然而,攻城之战并非一帆风顺。

刘裕虽然勇猛无比,但城中的守军也毫不示弱。

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意志,一次次地打退了晋军的进攻。

双方陷入了僵局,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。

刘裕深知,这样下去不是办法。

他必须想出一个破城之策,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斗。

于是,他召集了手下的将领们,开始商讨破城之计。

大帐之内,灯火通明。

将领们围坐在一起,个个眉头紧锁,沉思着破城之策。

张纲也参加了这次会议,他坐在一旁,听着将领们的讨论。

突然,张纲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。

他站起身来,向刘裕拱手说道:“将军,末将有一计,或许可以破城。”

刘裕闻言,眼睛一亮:“哦?快说来听听。”

张纲清了清嗓子,说道:“将军,末将认为,我们可以从城内的水源入手。

广固城内只有一口水井,若是我们能切断他们的水源,城内守军定会大乱。

到时候,我们再趁机攻城,定能一举破城。”

刘裕听了张纲的计策,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:“此计甚妙!

不过,如何才能切断他们的水源呢?”

张纲继续说道:“将军,末将曾仔细观察过城内的地形。

那口水井位于城内的一处高地上,周围地势险要。

但我们可以从城外秘密挖掘一条地道,直通那口水井下方。

我们可以采用古老而可靠的方法。”

“什么方法?”刘裕追问道。

张纲答道:“将军,我们可以在地道挖至水井下方时,用坚实的木桩和沙袋构筑一个临时支撑结构。

随后,迅速挖开水井底部的土壤,让沙袋和木桩暂时支撑住上方水土。

接着,我们有序地撤去支撑,使水井底部坍塌,泥土和砂石将自然填埋水井,从而切断水源。

此法虽需人力较多,且需谨慎行事,但胜在稳妥可行,不易被城内守军察觉。”

刘裕听了张纲的话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。

他拍了拍张纲的肩膀说道:“张纲,你此计大妙!

若能成功切断他们的水源,破城指日可待!速去准备,务必小心行事。”

究竟张纲的计策能否成功实施,且听下回分解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