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八三看书 > 历史军事 > 三国:我不是刘辩 > 第一百六十八章:近日落井溺亡者甚众!
八三看书 www.83ks.net,最快更新三国:我不是刘辩!

光和七年,四月二十五日,永安宫中

刘辩单手撑着脑袋,手肘抵在桌案上,眉头微蹙。

初夏的暑气仿若一层黏腻的薄纱,丝丝缕缕地渗来,令人周身乏力,颇感困倦。

林中的蝉鸣像是在相互较劲,此起彼伏,尖锐的声响直往人耳中钻,更添几分烦躁,搅得他心绪如麻,坐立难安。

忽听一阵喧闹声从殿外传来,刘辩原本就烦闷的神色瞬间一凛,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悦,无端惹得心头蹿起一股无名火。

“捷报!殿下!捷报!捷报来了!”

高望满脸通红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,右手捧着一封奏疏,在永安宫中一路狂奔,衣摆随着奔跑的动作肆意飞扬,全然不顾宫廷礼法,径直冲入偏殿。

但高望却似猛然意识到自己在殿内奔跑的失状无礼之举般,急忙屈着膝盖想要下跪请罪,却又因为跑得太快而一时停不下来,膝盖重重地触地后却随着惯性滑行了两步,但却恰好双手捧着那封奏疏递在太子的桌案前。

“殿……殿下,卫将军的捷报到了!”高望喘着粗气,胸膛剧烈起伏,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。

刘辩瞧着高望这副略显滑稽的模样,原本紧绷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,轻轻摇头浅笑,旋即又恢复刻板神情,眉梢一挑,故作责备道:“身为堂堂中常侍、永安宫丞,如此慌慌张张的,成何体统!”

高望赔笑着,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并未言语,双手忙不迭地将竹简展开,小心翼翼地放置于太子桌案上的帖架之上。

刘辩轻哼一声,微微倾身向前,落在由沮授代笔、盖有卫将军大印的捷报上,手指轻轻摩挲着竹简的边缘。

加急邮卒每日日行四百里,从泰山郡至雒阳需两日时光。沮授作为军长史,始终与他保持着两日一报的频率,将军中大小事务详细奏报于他。

倒不是他不信任朱苗、沮授和黄忠等人,只是朝廷和士绅百姓都需要一份捷报来提振心神,增加士绅百姓对朝廷的信心。

只是随着凉州羌胡与并州匈奴相继叛乱,三河之地的百姓大多将余钱用于购置粮食。

毕竟凉州羌胡若是攻入三辅,兵锋便可直指三河,或是并州匈奴攻破并州,也可居高临下直扑三河,故而百姓们即便大体上还是相信汉军的战斗力,却也难免心生惶恐忧愁。

因此刘辩这些时日令人将沮授送来的战报,交由陈琳这位少府丞牵头,与路粹、阮瑀以及五经博士们共同润色,以百姓看得明白的白话文为形式书写一份“邸报”,让百姓知晓前线战事进展。

书写后令邮卒传至三河各县,再由各县县令、长负责公之于百姓,并遣人立即传至乡,乡传至亭等,以此昭告三河百姓朝廷战事进展。

邸报实际上自前汉起便已存在,只不过这种邸报并非后世的那种对民众公开的报纸,而是更多类似于地方郡国的官方耳目。

郡国在国都设立“邸”,类似于郡国的“驻京办事处”,负责传递中央与地方的信息。

由“邸吏”(驻京官员)收集中央信息,誊抄后通过邮传系统送至地方郡国官府,同时也负责将地方郡国送至京师的奏报转呈朝廷。

但“邸吏”仅仅只是负责传递信息,并无其他职权,且“邸”系郡国自行设置的办事机构,并非中央官方设置的正式行政机构,由郡国长官自掏腰包为“邸吏”租赁房屋和发放俸禄。

而这些邸报也仅在郡国官府内部流通,并不对百姓开放。

但刘辩在三河之地办的官方邸报,则是对民众开放,截至胡毋高配合大军夺下奉高城一事为止,朝廷的一封封捷报悉数以邸报的形式昭告了百姓。

尤其是泰山寇受王道感化举兵归义,以及奉高胡毋氏委身侍贼终得反戈一击等事迹,更是作为了邸报中的宣传重点,臧霸、昌豨、孙观等泰山贼以及胡毋高及其背后的奉高县世家豪门,全部成为了这一次邸报试行的获利者。

总之,邸报中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,本国本军所到之处,民众竭诚欢迎,真可谓占尽天时、地利、人和!

“嗯,这一仗打得不错,孤这位二舅父倒也是个知人善任的。”

刘辩阅罢,微微颔首,语气虽平淡,但嘴角不自觉弯起的那一抹弧度却是做不得假的。

捷报中说,张举、张纯所率两千郡兵与两万青壮在撤离奉高城后,麾下两万两千人趁夜便逃,拦都拦不住,就连监管青壮的郡国兵也一起跟着逃了。

张纯手持兵刃杀死数名逃兵后,胁迫其余人归队,却反被人围杀。

张举自知大势已去,领着三百余心腹门客逃亡,欲向东南逃窜,逃亡临乐山中落草为寇。

却不料张郃早已向朱苗请命,率千骑绕过梁父山,埋伏在张举逃往临乐山的必经之路上。

当然,张郃也就是试着能不能碰碰运气。

毕竟明面上也就临乐山这一片有逃窜的可能,朱苗也不甚在意,军中还有两千骑兵,围追堵截的兵力绰绰有余,便任由张郃去了。

张郃也没想到竟真堵住了张举,并成功将之生擒,这份头功可是羡煞了军中诸将校。

“哼,看在前线将士们用命,大获全胜的份上,今日暂且便不重惩了。”刘辩合上手中竹简,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,在高望的脑袋上轻轻敲击三下,道,“去,给孤和众卿亲手调配一碗冰镇酸梅汤,若是难喝,那孤便要重惩了。”

高望笑嘻嘻地俯身行礼,眼睛里流转着狡黠的光,道:“殿下,刘孺子早就为殿下及诸位臣子们调配了冰镇酸梅汤,此刻正在冰鉴中冰着呢,在刘孺子的手艺面前,奴婢可不敢班门弄斧。”

刘清在半月前,便被擢升为太子孺子,也算是这个太子宫后宫里,目下唯一的女主人了。

“你倒是好运,涟漪恰好帮着你免了责罚,你自去向她道谢。”刘辩轻笑着伸手指向高望,话语间哪里还有责怪之意,满是笑意。

偏殿中的太子府家臣们对于这般戏码早已见怪不怪了,这位高常侍总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法子,甚至不惜哗众取宠来博太子一乐,为太子稍稍驱散些心中的烦闷。

而太子也明知这位高常侍是在谄媚侍主,却也只是嘴上稍加批判,或是令其轻轻地自掌嘴三两下,或是令其去调配些饮品,又或是让高望准备些糕点,皆是小惩小诫,分明就是主仆间的嬉笑玩闹罢了,而他们这些太子府家臣权当看一出闹剧乐呵乐呵就是了,可千万别当真。

若是真有人以为这位高常侍愚蠢,或是觉得太子殿下厌弃了这位屡屡“犯错”的高常侍,想要取而代之或是弹劾之……

嘿嘿,近来宫里炎热,可是有不少内侍在井边取水之时,意外跌落井底溺水而亡呢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